這些年來重慶煤礦中專職業學校,新能源、新材料、互聯網+等等領域熱火朝天,不過前段時間局部地區一限電,大家才回想——原來作為傳統能源的煤炭,基礎性地位還是蠻重要的。
一般認為,咱們國家煤炭資源豐富,而且分布廣、煤種齊全,所以計劃經濟時代,煤炭工業部也曾輝煌一時。這期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煤炭工業部也是起起落落,三次被設立,又三次被撤并。
最后一次撤并,是在1998年,煤炭部被改組為國家煤炭工業局,成為當時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的下設單位,94個國家重點煤礦,也隨之下放到各地方政府。
煤炭工業要發展,必需大量專業技術人員,當年煤炭工業部直屬的礦業類高校,僅本科就有15所之多。隨著煤炭部的撤并,這些大學紛紛劃歸地方,各自乘風渡滄海,且看如今身在何處——
1、中國礦業大學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這哥兒倆貌似是一個學校,但確確實實,是兩所不同的大學,然而關聯又實在緊密,所以必須放在一起說。
話說中國礦業大學,當年在北京學院路上,那也算是“八大學院”里歷史最悠久、積淀最深厚的院校之一,其歷史淵源可以一路追溯到1909年英國人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這個數字,至今也標在兩校的?;丈?。
在當年,這可是外資在國內興辦的唯一一所私立工科大學,后來又并入了北洋大學、唐山交大、清華大學等校的部分系科,可說是喝著洋墨水、含著銀湯勺長大的貴公子,后輾轉落戶北京學院路上,當時稱“北京礦業學院”。
后在1969年,因為國內國際的形勢所迫,轟轟烈烈的“京校外遷”拉開帷幕,北京礦院最初是要遷往四川,后來一路顛沛流離落戶徐州,這期間部分師生重返京城,還遭遇了“劃地北語”這樣的悲情典故。
到上世紀80年代,老礦院逐漸發展成為徐州、北京兩地辦學,學院也改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分校區逐漸演化為獨立辦學實體,成為了帶括號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徐州這邊則一直秉持自己才是校本部,不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北京)那樣,兩地獨立辦學、分別括號注釋,而是堅持不打括號,外宣就叫“中國礦業大學”。此間淵源,可參見拙作重慶煤礦中專職業學校:“京校外遷”那些事:地、礦、油三校因此兩地辦學,獨立發展
兩家礦大如今都是教育部直屬高校,211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屬于原煤炭部直屬高校中的翹楚。
3、合肥工業大學把合肥工大歸入煤礦類高校,其實有些牽強,因為她在上世紀50年代時,就已跳出煤炭系統了,在此簡單一說。
1955年,原燃料工業部下屬的淮南煤礦工業??茖W校,整體搬遷到合肥,改組為合肥礦業學院,隸屬于新成立的煤炭工業部。1958年9月,合肥礦院升格為合肥工業大學,改由國家教育部和安徽省雙重領導,不再局限于煤炭和礦業,后逐漸成為一所綜合性工科類院校,其后一路發展壯大,成為今天的211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
4、太原理工大學山西礦業學院成立于1958年,當時是煤炭部直屬高校,地處中國的“煤都”山西,占據地利人和,一度被評價,是煤炭系統內部,除了中國礦業大學之外,實力最強的第二梯隊之一。
1997年,山西礦院與隔壁的太原工業大學正式合并,組建太原理工大學,后力壓百年學府的山西大學,成為山西唯一的211院校,至今也是山西唯一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至于太原工大以及后來的太原理工,如何后來居上,力壓百年山大入選211?這一段公案,可參見拙作:這所百年學府簡稱“山大”,卻為何211評選,輸給一所新合并大學
5、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說完211高校,剩下的雙非院校,還是從計劃經濟時期的“遼老大”說起吧。
最早在1949年,因為經濟建設的人才需要,當時的東北行政委員會創辦了阜新工科高級職業學校,后一路合并升格,歷經阜新礦業學院,60年代組建阜新煤礦學院,由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題寫校名。在煤鋼復合體的“中國魯爾”遼寧省,阜新礦院是唯一一所煤炭類高校,曾被譽為煤炭礦業領域的“黃埔軍?!?,至今仍與神華、中煤、煤炭科工等等行業巨頭有深度合作,在系統內有很深的脈絡和影響力。
上世紀70年代,該校又將校名改回了阜新礦業學院,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96年改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6、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最早是的淵源,是1956創辦的濟南煤炭學校,后一路發展,歷經山東煤炭??茖W校、山東煤炭學院,后來合并了淮南煤礦學院(一部分系科)和泰安煤礦學校,改名山東礦業學院,校本部在1971年時遷往了泰安。
作為一名濟南土著,至今還記得,小時候在勝利莊路上吃的礦院雪糕,以及成年后在校園內的駕校學車的情形,如果這也算“學歷”的話,那我也算是山科校友了。
1999年,山東礦院升格為山東科技大學,后在青島大力興建主校區,至今也是濟南、青島、泰安三地辦學的模式。最新的US News 2022世界大學排名,山東科技大學位列第405,比2021年猛然躍升了159位,可謂進步神速、未來可期。
多說一句的是,雖然都是“科技大學”,但是山東科技大學脫身于煤炭系統,礦業、土木、安全工程等等是強項,而同城的青島科技大學,前身是青島化工學院,當年號稱國內橡膠行業的“黃埔軍?!?,在化工領域是特色和強項。
你可千萬別搞混,比如想學礦業工程,卻去了青島科技大學,那就張冠李戴了。
7、安徽理工大學反而是隔壁的安徽理工大學,跟山東科技大學是“親戚”關系。
安徽理工大學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前身為淮南煤礦學校,上世紀50年代升格為淮南煤炭學院。因為國家建設的需要,1962年大部分系科分流給了山東煤礦學院,但1971年時,又從合肥工業大學并入了采礦系和地質系,實力有所回升。
上世紀80年代,學校改名淮南礦業學院,1994年并入華東煤炭醫學??茖W校,成為綜合性的淮南工業學院,2002年定名安徽理工大學,以安徽省管理為主。
安徽理工雖然脫身于煤炭系統,但是在軍工領域也有強項,如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就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曾與原南京軍區合作,委培國防生。
此外,當年淮南還有個華東煤炭醫學??茖W校,后來也并入安徽理工大學,在此就不再單列了。
8、河南理工大學如果論“親戚”關系,那么河南理工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也是同根同源,同屬焦作路礦學堂的學脈。1909的字樣,同樣也標在河南理工的?;丈?。
如前所述,原路礦學堂整體搬遷,分分合合之后,輾轉落戶北京學院路,但1958年時,河南省在老礦院原址上,重建了焦作礦業學院。第二年,學校劃歸煤炭工業部,幾經合并改組,1995年改名焦作工學院,直到2004年,定名河南理工大學。
9、河北工程大學河北工程大學位于戰國故都、中國成語之鄉:邯鄲,最早是創辦于1952年的開灤煤礦工業學校,后來改名唐山煤礦學校,1978年升格成為河北煤礦學院,后又改名河北礦業學院,1983年改名為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學院,為加強建筑方向的實力,第二年,就將山東礦業學院的工民建專業,整體遷入進來。
1995年,因為時代的發展,學院終于脫掉“煤炭”二字,改名河北建筑科技學院。
2003年,河北建筑科技學院與其他高校合并,組建了河北工程學院,2006年升格為河北工程大學。至今,學校仍以土木、水利水電、采礦類專業為強項。
多說一句的是,還有一所河北建筑工程學院,位于冬奧會名城:張家口,前身是張家口建筑工程學校,與這里說的河北工程學院,擅長都是建筑土木類專業,但兩校并無交集。
西安科技大學自帶名校光環,出身之優秀,在當年的煤炭諸校中數一數二。
西安科技大學的校史淵源,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國立西北工學院礦冶工程系。當然,西北工學院也是由焦作工學院(前身為焦作路礦學堂,如前所述)等等幾所大學合并而來,要論起來,和日后的中國礦大、河南理工,也能算上親戚。
另一部分血脈,來頭也不小。
話說1956年,交通大學整體從上海遷往西安,包括校領導、檔案、印鑒等等一并隨遷,所以從歷史傳承上說,西安交大是交通大學系統的嫡系傳人,后來留在上海的船舶制造、動力機械等少部分系科,發展壯大為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學,此間詳情可參見拙作:交通大學歷史沿革:正宗血脈只此五家,嫡系傳人身在西北
遷校之后,1958年西安交大的采礦系和地質系分立出來,組建了西安礦業學院,歸煤炭部直屬,由郭沫若題寫了校名。西安科技大學一貫低調,并沒有向上追溯校史,只把1958的字樣,標在了?;丈?。
1998年煤炭部撤銷,西安礦院和她的十幾所兄弟院校一樣,劃歸教育部或是屬地管理,第二年改名“西安科技學院”,2003年升格為“西安科技大學”。
11、黑龍江科技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發端于雞西市,最早是當地的煤礦工人干部學校,新中國時期成為雞西煤礦學校,1958年正式成立雞西礦業學院,中間曾經一度撤辦分流,后來又復校,直到1981年改稱黑龍江礦業學院。
2000年,黑龍江礦院改名為黑龍江科技學院,一直在雞西發展,到2003年主體搬遷到省會哈爾濱,2013年改名黑龍江科技大學。
12、湖南科技大學前身是原煤炭部直屬的湘潭礦業學院,因為中國煤礦礦脈分布的原因,煤礦類院校多在北方。湘潭礦院是煤炭系統在長江以南地區,唯一的一所部屬高校。
早在1997年,湘潭礦院改名為湘潭工學院,2003年又與湘潭師范學院合并,組建了湖南科技大學。
13、華北理工大學華北理工大學并不在河北省會,而是位于唐山市,最初叫作河北聯合大學,而河北聯大則是由原河北理工大學和華北煤炭醫學院合并組建而成。
前身院校之一的河北理工大學,就是早年的河北礦冶學院,后稱唐山礦冶學院,再往上追,可以一路指向1895年創辦的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礦務學門。加上華北煤炭醫學院,兩條脈絡說到底,還是沒出煤炭圈。
14、淮北師范大學當年的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最初是安徽師范大學淮北分校,1978年劃歸煤炭部,當時是系統內唯一的部屬師范院校,后在2010年改名淮北師范大學。
15、山東工商學院山東工商學院位于曾經的山東GDP TOP2:煙臺,如今名不見經傳,當年可是響當當的“國字號”高校:中國煤炭經濟學院。
中國炭經創辦于1985年,是煤炭工業部直屬的唯一一所財經類高校。2003年,國字頭和“煤炭”二字一同摘下,換成了現在的校名。坊間傳聞,校方不甘心“國字頭”摘帽,曾積極籌劃再次改名,升格為“中國財富管理大學”,但是因為教育部的規定,國字頭摘下來容易,戴上去基本不可能了。
15所本科高校就總結到這里,還有大量的??坪椭袑T盒?,留待今后再聊。
這些院校從煤炭系統剝離后,有4所院校入選了211: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合肥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其余皆為雙非院校,很遺憾,沒有出過985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單位。
一個時代結束了。
一貫低調的煤炭系統和煤炭人,繼續深藏功與名,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的基礎性貢獻——您瞅準嘍,這可是真真正正,來自地層深處的,基礎性貢獻哦重慶煤礦中專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