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重慶行知學校,重慶市委辦公廳、市府辦公廳印發了《重慶市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公布一個月來,重慶各中小學如何落實“雙減”重慶行知學校?12月10日,上游新聞記者從渝中區、沙坪壩區、江北區、渝北區等區教委了解到,各學校通過打造精品課堂、布置“花式”新作業等舉措促進“雙減”落細落實,為教育減負提質。
渝中區
學校全力打造精品課堂
“雙減”工作開展以來,渝中區人民小學教育集團對“減什么”“如何減”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各學校一致認為,“雙減”就是要在常規教學中找準著力點,不斷改進,精益求精,減負與增效并舉,扎扎實實將“雙減”落到實處。
人民小學通過三個步驟全力打造精品課堂。課前集體備課階段,充分利用各種優質的教學資源,深入解讀教材,優化設計。課堂上優化教學策略,強化學生主體,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學有所得。課后利用組內教研時間,堅持一周一主題,聚焦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把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結合起來,為課堂賦能。
學校在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兩個層面統籌兼顧,雙管齊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業輔導重慶行知學校:保底+培優,有針對性地開展作業輔導,盡量做到書面作業不出校門,不進家門。社團活動:興趣+特長,開展木工、編程機器人、無人機、油畫、動漫、籃球、足球、合唱、舞蹈、田徑等多個社團,全面提升綜合素養。
曾家巖小學通過優化課堂提效率。在學校明誠涵養課程體系下,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邀請學科專家走進曾家巖小學,在專家的引領下深入研究課堂、研究作業設計與布置。
大田灣小學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活動,開展作業展評、作業設計大賽,組織“搭思維支架,促生本課堂”主題教研活動。探索素養提升與特長發展新模式,形成“課堂—課間—課余”一體化形式。開設20個社團,開發“人生遠足”實踐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沙坪壩區
各學校作業“大變身”
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沙坪壩區各中小學校結合實際,制定作業管理“一校一案”,在作業內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真正做到校外減負、校內提質。
重慶一中高一年級語文教師借“立冬”“小雪”等傳統節氣,鼓勵學生從校園里尋找各種花草枝葉果實拼湊成圖,并進行詩歌創作,強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這樣的創意作業,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生活,在季節的變化與自然的變遷里,去觸摸、體味和書寫世界的詩意。
南渝中學舉行了以“筑夢航天”為主題的特色作業作品展,采用學科融合的方式,通過手繪發射基地地圖、繪制航天手抄報、制作航空航天模型等形式,讓學生在動手、參觀、視聽等環節中感受科技的力量與奧妙。
大學城第三中學積極創新作業形式,開展了“我是小小發明家”物理小制作活動。學生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自主設計并制作物理作品,讓學生浸潤在“開放式”“探究式”的課程形態中,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
大學城第一小學引導學生開展周末實踐探究,孩子們用圖畫和文字記錄自然之美、科學奧秘以及人文發現,進而學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江北區
實施“五個一點”課后服務項目
“雙減”以來,江北區明確提出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為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探索實施“五個一點”課后服務項目,“讀一點名著、做一點運動、學一點藝術、會一點家務、搞一點實踐”,確保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為實現“五個一點,培養個人特長”目標,重慶十八中打造了“海量閱讀”和“綠蘊書香校園”,除了課外閱讀渠道拓展,學校依托百川文學社、國學社、唐詩風韻社等社團,借助讀書報告會、原創詩歌大賽、小論文寫作大賽等方式,激勵學生進行廣泛課外閱讀。
重慶十八中還開設了14個體育社團,為學生提供了12個藝術社團,包括模聯社、吉他社和美術社等重慶市優秀社團,學校興建生態實踐基地,與高校進行深度合作,開辟“詩經百草園”“土壤改良基地”“種子培育基地”,開展了“勞動+”課程。
“雙減”之下,玉帶山小學創設了“閱讀、運動、藝術、勞動、實踐”五類社團活動。校級社團精準培養學生特長為方向,以藝術類、運動類、實踐類為主,共開設48個校級社團,包括版畫工作坊、舞蹈、電子音樂編程等。年級社團以廣泛培養興趣愛好為方向,以閱讀類、勞動類、實踐類為主,采取年級組內有特長的教師走班制,多維度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共開設年級社團90個,閱讀類占36個,勞動類25個。
重慶行知學校在“五個一點”的指導下,學校結合課后服務開展了 62個社團。經典閱讀社團、班級閱讀群、家長親子閱讀、讀書節展演等,真正讓“讀一點名著”落地有聲?!芭呐幕@球”“炫羽飛揚”“我愛足球”等籃球、羽毛球運動類社團,讓孩子們充分釋放?!昂诎讟啡ぁ娮愉撉佟薄坝茡P葫蘆絲”“揚帆合唱團”“尤克里尼”“淡雅國畫”等藝術類社團,讓孩子們浸潤在五彩斑斕的校園生活中。
渝北區
深入推進“五項管理”
渝北區各中小學以“雙減”任務落地落實為著力點,深入推進“五項管理”,在提高作業管理和課后服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五項管理”等方面積極開展實踐探索。
南華中學高度重視學生的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管理工作,守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手機使用管理,通過手機專用存放箱、辦公室座機電話、門衛公用電話等為學生提供了人性化服務。同時,加強手機的規范性檢查和家校聯動式共育。
為了讓學生睡足睡好,南華中學錯時就餐保證學生午睡時間重慶行知學校;同時加強作業管理,精選優選習題,控制作業時長,確保學生睡眠質量。為了大力倡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學校還實行“閱讀存折”制度,積極開展“師生共讀”等活動。
和合家園小學通過召開家長會、班級QQ群、微信群、電話交流、家訪等渠道讓家長樹立意識,要求孩子行課期間不帶手機到學校,晚上按時就寢等系列要求,規范孩子的行為及作息時間,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同時深入探索實踐“和合套餐”系列之“三個周周”(周周讀書會、周周演唱會、周周運動會)、校本品牌課程之“周周運動會”課程,積極號召每位孩子“給自己一個冠軍、讓我們愛上運動”。
上游新聞記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