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部教師合影。
電子商務現代學徒制分崗學習試點班。
吳宇豪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電子電路裝調與應用”項目一等獎。
何興萍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模特表演一等獎。
重慶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重慶白市驛職業學校,作為國家級示范中職學校重慶白市驛職業學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秉承“求實求新、自立自強”的校訓,以培養“德技雙全、身心兩健、升學有道、就業有成”技能型人才為辦學宗旨,打造以“雙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特色的育人體系,努力培養“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技能型人才。
學?,F有教職工400余人,在校學生5000余人,設有四個專業部,十余個社會熱門專業。其中,市級重點(特色)專業2個,17個專業實訓基地,79間實訓室。
學校與多個工業園區、世界500強企業開展合作,實現畢業學生就業對口重慶白市驛職業學校;與阿里巴巴合作建立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眾創空間”,構建“校企同頻、雙精育人”人才培養模式。
近5年,教師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市級8項重慶白市驛職業學校;教師競賽獲全國一等獎14個;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獲全國一等獎4個,市級一等獎41個。學生參加創新大賽獲專利58項。學校連續8年獲全國文明風采大賽“優秀組織獎”稱號。
黨建引領重慶白市驛職業學校:傳承紅色基因,繼往開來續新篇
走進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你會發現,在主教學樓前有一枚日本轟炸四工廠時留下的炸彈殼。1950年學校搬遷至四工廠后,該炮彈成為學校行課指令鐘。時至今日,此鐘仍然警醒師生勿忘歷史,自立自強。
學校里還有一口象征飲水思源的老井,井水常年不溢不涸,冬暖夏涼,曾長期作為四工廠和學校的生活水源,滋養代代師生,惠澤四方鄉民。此外,學校里有一個防空洞,它見證了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中國空軍與原蘇聯、美國空軍曾在此并肩作戰,抗擊日寇。這些紅色基因,鐫刻著學校熠熠生輝的悠久歷史。
1947年,愛國學者曹先緒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影響,在白市驛松嶺鄉大巖口創辦“智能補習學?!?。1948年底至1951年,學校搬遷到白市驛松嶺龍朝觀,在中共地下黨支部的授意和支持下,創建“智德中學”。1953年底,學校搬遷到現址(原白市驛機場第四飛機修理廠,簡稱“四工廠”)。
1983年9月,學校開辦職業教育。1997年9月,學校更名為“重慶市白市驛職業中學”。2005年11月,學校正式命名為“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2007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成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1年10月,學校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中職示范學校建設單位。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學校創建國家示范中職學校,2015年,通過教育部驗收。
從“重點”到“示范”,學校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始終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黨建引領學校發展,傳承紅色基因,繼往開來,不斷續寫著九龍職教新的華章。
2019年,學校黨委嚴格落實基層黨建工作部署要求,嚴格執行黨組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推動黨組織履行主體責任、黨委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基層黨建工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學校高舉黨建旗幟,以高水平黨建領校,建陣地促改革,明定位尋方向,梳理研判6大類73條問題清單,全校黨員教職工通過改變思想、改換行動、提振精神,擔當作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9大行動保障主題教育開展取得實效。
學校通過給每位黨員印發主題教育學習整改任務清單,讓全體黨員清楚學校主題教育的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深入查找自己存在的問題,落實整改情況,讓主題教育在全體黨員同志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通過開展“黨員責任區”活動,全校無死角劃分責任區,每名黨員在責任區內發揮崗位輻射作用,樹立崗位服務意識,強化黨員責任擔當。
四大專業部:搭建雙創平臺,孕育職業精英
當前,學校設有電子商務部、航空旅游部、機電工程部、汽車工程部四大專業部。電子商務部:創建于1992年,現有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數字影像、會計等7個專業方向。其中,計算機應用為國家示范專業并于2015年11月通過教育部驗收掛牌,電子商務專業為重慶市重點(特色)建設專業,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重慶市骨干專業。
2019年12月6日,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電子商務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學校舉行。學校成為該專委會的理事長單位,秘書長單位,來自全國、全市的8所高職學院、23所職業學校、24家園區企業成為專委會成員單位。
這次專委會的成立,于學校和電子商務部而言,是推進校企人才共享、設施信息資源公開、招生就業聯動、專業特色共推的又一大階段性成果。
該專業部積極踐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作”精神,在校建立了“益農信息社九龍坡區中心站”,服務鄉悅菩提莊園、重茶集團等農村農產品電商;與重慶涉農物流產業園、重慶泳洲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電商直播運營服務,“雙十一”單日直播帶貨超過80萬元,提升了九龍坡區農村電商及重慶周邊電商運營推廣水平。
先后與重慶本酷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培養電子商務客服、電子商務運營、電子商務直播、視覺營銷等技能人才。
聘請創業導師帶領學生進行創業創新實踐,組建團體開展電商運營、淘寶直播推廣,月營業額最高超過20萬元,并先后在校孵化了7家公司和個體。
航空旅游部:開設有航空服務、旅游服務與管理、學前教育(保育員方向)3個專業,為國內各大航空公司輸送空勤、地勤人員;為市內各大高星級酒店輸送人才。學生就業率達99%。
2017年,航空服務專業獲批建設重慶市航空服務重點特色專業,為了推動“情景式—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學生航空服務職業能力,該專業于2018年底建成了市級航空服務實訓基地。其中,VR航空智慧教學中心將VR技術引入航空服務實訓教學,配套設施包含VR教學一體機、VR頭盔眼鏡、VR航空教學平臺及軟件,打造“理虛實”結合的創新智慧教學中心,可進行機上顛簸處置、客艙釋壓處置、機上急救、緊急迫降、機上火災處置等實訓項目。
而機場地勤服務實訓室內建成了集機票、值機、安檢、登機、候機廳航顯廣播、VIP及接待于一體的地勤服務6大功能區,滿足航空服務核心技能課程的實訓教學。
機電工程部:開設有電子與信息技術應用、物聯網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模具制造與3D技術、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智能家居等專業方向,同時與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城市職業管理學院、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合作開辦了“電子與信息技術應用3+4”“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3+2”“電梯工程3+2”“機電一體化3+2”“建筑電氣3+2”“物聯網3+2”專業。
該專業部現有數控和電子兩大實訓中心。其中,數控實訓中心擁有車工、數控車、數控銑、加工中心、3D打印平臺、數控檢測維修平臺等十個專業實訓車間,可滿足200名學生同時實訓。
電子實訓中心配有手機及電腦維修、智能樓宇、智能家居、機器人、制冷制熱、SMT、單片機等30個功能齊全的實訓室,可供300名學生同時實訓。
近兩年來,該專業部學生參加高職高考升學率達98%以上,職業資格獲證率100%、就業率100%、就業對口率95%。學生畢業后學校推薦到格力、海爾、美的、三星、隆鑫、鑫源、嘉陵本田、新永精密制造、秋田齒輪、登科制造等企業工作,深受企業好評。
汽車工程部:創建于1989年,現開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新能源汽車維修兩個專業。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是國家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和全國首批1+X考評試點專業,該專業部汽車領域1+X考評通過率為100%。而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是重慶市首批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緊缺骨干專業。2014年,該專業部與重慶市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設“3+2”大專班。
近年來,該專業部與重慶合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雙基地合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并開展現代學徒制合作,踐行工學結合的育人方式。該專業部教師編寫的《汽車檢測》《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拆裝》《汽車底盤》《汽車商務》《汽車保養維護》《汽車電氣維修》等教材已在全國中職學校廣泛使用。
目前,該專業部有實訓車間11間,建成了汽車整車實訓車間、新能源汽車實訓車間、汽車發動機實訓車間、汽車鈑金實訓車間、汽車美容實訓車間等實訓中心,共計實訓設備1300余套。此外,還建成了汽車美容創業體驗區,為學生搭建了汽車美容創業平臺。
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培養大國工匠
在區職教中心,學生得到企業一線“師傅”親自傳授技術,有了與更多企業“親密接觸”提升自我的機會,同時還在眾創公社成為“員工”,一邊學習一邊賺錢……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受益的背后,正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帶來的聯動效應。
唐飛,職教中心2017級學生,現代學徒制視覺營銷學員,現高三年級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最高津貼達到5000元,到學徒制合作單位工作,年薪20萬元,并成為公司銷售團隊主管。
李輝,現為重慶翰道影業有限公司的部門負責人。過去,他是區職教中心校企合作影視班的學生。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能,李輝為自己爭取到在重慶電視臺《冷暖人生》《生活麻辣燙》欄目擔任攝影助理的機會。李輝說,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讓他更加了解行業現狀,通過實習實訓提升了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提高了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此外,學校還以“蟻聚九龍電商眾創公社”,17個校內實訓基地和79間實訓室為平臺,積極引企入校共同實行現代學徒制,把生產線建到學校,把人才培養銜接進企業,學生通過做項目既學到本領又得到薪酬,同時還增強了創新創業的意識與能力。
據悉,學校還與阿里巴巴、重慶本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知名電商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這些合作平臺讓學生創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現代學徒制,目前主要是在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工業機器人專業、會計專業及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實行,4個專業的探索實踐雖不盡相同,但都是通過拜師學藝的方式深化校企合作,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比如會計專業就實現了招生招工一體化,將企業項目引入學校生產實訓基地——“小微E代賬中心”,由學校教師、企業師傅共同帶領學生完成項目,讓學生真實體驗企業一個月的賬務工作。又如工業機器人專業就與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實施“九龍—華數”實戰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師父評價更是學生畢業、就業的重要依據。
為改變人才供給側與企業人才需求側不平衡、不對等的現狀,近年來學校已建立起“雙元融合、產學一體、師徒傳承”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以“學校元”和“企業元”雙方的優勢資源相互融合形成人才培養共同體,企業骨干和學校學生建立新型師徒團隊,改變了學生傳統的教學安排。由此,也重新定義了校企關系、師生關系、作品與產品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