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中專學生戶口遷回: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10月9日上午10:00重慶中專學生戶口遷回,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重慶中專學生戶口遷回,邀請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重慶中專學生戶口遷回,解讀《關于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有關政策,并回答記者提問。
煙臺市政府辦公室于9月8日出臺了《煙臺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2021年10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0月9日。
該《意見》在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切實優化人才落戶服務、暢通入鄉返鄉落戶渠道、提升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進城落戶農村人口合法權益等方面明確了實施意見。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進行了創新,主要創新點是改變了過去農村人口單一的“鄉—城”單向流動模式,按照“宜城則城、宜鄉則鄉”原則,探索實施城鄉雙向流動制度。
攝影:蘇雨萌
01
全面放低城鎮落戶門檻
一是放寬購房落戶認定條件。原購房落戶條件為權利人本人及配偶可按購房落戶,放寬至權利人購房后近親屬可申請落戶,并將用于居住的非住宅類國有土地上房屋和2018年12月31日前購房實際居住尚未取得產權證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增加為購房落戶認定條件。
二是放寬租房認定條件。由原租住私有住宅不允許落戶,放寬為承租私有住宅并持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出具有效期內《房屋租賃登記備案證明》即可落戶重慶中專學生戶口遷回;由原租住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等集體產權住宅的僅限本行政區內遷移,放寬為可跨區市遷移;明確享有經登記主管部門登記居住權且實際居住的房屋,可作為落戶認定條件。
三是放寬投靠落戶親屬范疇和落戶地址限制。由原僅限自有房屋并限定為配偶、父母、未婚子女投靠落戶,放寬為在城鎮購房(或租房)居住落戶人員或落戶集體戶的就業人員,其近親屬均可投靠落戶。
四是放寬就業落戶社保繳費年限限制。全部取消原規定的在市區連續參加社會保險1年以上或在縣級市連續參加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的繳費時長限制。
五是放寬人才落戶認定標準。將專業技術職業資格或國家職業資格等級技能標準由中級降為初級;將學歷標準由全日制本科降為具有全日制普通中專(含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畢業學歷)及國家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
02
全面放寬農村入鄉返鄉人員落戶
由原農村落戶限定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擁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且在農村從事農林牧漁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員,放寬為在農村居住或就業(創業)且符合一定條件的人員均可在農村落戶。
一是農村籍高校畢業生根據本人意愿,畢業時可將戶口遷回原籍地或就業地;農村籍退役軍人退役時,按照退役安置政策可在原籍落戶。
二是擁有農村宅基地集體土地使用證、房產證或不動產權證書,并連續或預期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員,可將戶口遷回原籍,且配偶、子女、父母(含配偶父母)可辦理投靠落戶。
三是入鄉返鄉就業創業連續一年以上的城鎮人員,包括在鄉村企業就業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在鄉村依法投資經商或興辦實業以及依法取得農村土地經營權并依法經營的城鎮人員,可根據本人意愿落戶。
03
統籌推進戶籍制度相關配套改革
下一步,我市將統籌推進戶籍制度相關配套改革,探索實施城鄉雙向流動制度。
一是提升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政府部門間信息聯通共享。
二是擴大流動人口居住證應用范圍,建立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城鎮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
三是保障進城落戶農村人口合法權益。全面完成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頒證,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支持、引導進城落戶農民自愿有償流轉相關權益,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與戶籍登記脫鉤等。
問:人才落戶中提到的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取的途徑有哪些?如何查詢?
人社答:參加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政府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的職業技能鑒定,可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交由企業和第三方評價機構組織實施,具備自主評價資質的企業和第三方評價機構名單可咨詢當地人社部門,核發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在國家“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網(www.osta.org.cn)”查詢。
問:統籌推進戶籍制度相關配套改革中提到了“全面完成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頒證”,請問我市目前的情況如何?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答:我市農村住宅不動產登記工作由各區市不動產登記機構負責。目前,我市合法的宅基地中已有90%以上擁有土地證、房產證、不動產證等權屬證書,達到省自然資源廳對農村住宅不動產登記工作的數量要求。今后將根據宅基地的日常動態變化依申請辦理不動產權證書。需要辦理農村住宅不動產權證的農民,可以攜帶宅基地審批材料、房屋符合規劃的材料到當地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辦理。
問:戶籍制度配套改革中在涉及本市常住戶口的家庭住房保障制度方面,近期有哪些計劃?
住建答:
一是繼續加強對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家庭住房保障。本市戶籍家庭住房保障政策,主要解決人均年收入35900元以下的無房戶和住房困難戶的住房問題,實行隨時申請、隨時受理的常態化運行機制,主要提供租賃補貼、共有產權住房等保障方式。今年以來,市本級已累計發放租賃補貼10026戶,發放金額3335萬元,完成全年計劃111%;供應銷售共有產權住房78套,累計銷售797套,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下步,將進一步簡化優化住房保障政務服務,將市中心區住房保障申請程序由“三審兩公示”壓減為“兩審一公示”,實現全域全流程業務一體化。在此基礎上,在全市統一啟用煙臺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統,并與全國公租房信息系統聯網,進一步減少群眾申請時的證明材料,實現“最優辦”“極簡辦”。
二是全面啟動新市民住房保障申請工作。6月份市住建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市民住房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將新就業無房職工和持有居住證的外來務工人員等新市民群體全面納入住房保障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放寬申請條件,提高租賃補貼標準。隨著2021屆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陸續入職就業崗位,8月27日,2021年“新市民”住房保障申請工作已全面啟動,本批次申請期截止到9月30日。經申請符合條件的,提供租賃補貼、共有產權住房等多元化住房保障方式。這里也要提醒一下,根據《煙臺市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來煙就業創業三年行動方案》,2021年6月1日起,青年人才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發放范圍將擴大到符合條件的大專以上高校畢生業,“新市民”如符合我市青年人才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政策的,按照就高不重復的原則,原則上不納入新市民住房保障范圍,確需申請新市民住房保障,須放棄生活補貼申報資料。
問:剛才提到的“新市民”住房保障和共有產權住房銷售,請具體介紹以下申請程序和材料。
住建答:對于“新市民”申請住房保障,主要由用人單位統一向注冊地所在地區住房保障部門進行網上申報,實行“不見面審批”。市中心區的基本程序是用人單位網上注冊賬號,上傳申請資料,對申請人的相關信息進行初審,區住建部門進行審核公示,市住房保障和房產交易中心按照申請人意愿,提供租賃補貼、共有產權住房等多渠道保障,兌付保障待遇。其中,租賃補貼起點標準確定為每戶每月300元,對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增加至400元,對家庭成員超過1人的,每增加1人再上調50元。共有產權住房市中心區可供房源有兩個,分別是萊山區錦繡家園項目和芝罘區錦繡新園項目。銷售價格由價格主管部門按商品房價格下浮10%確定,出售產權比例分60%、70%、80%三檔,由購房人自行選擇,購房5年后可以一次性增購剩余產權取得完全產權。共有產權住房實行常態化銷售,有購買意向的新市民,經審核符合條件后可持本人身份證直接到煙臺宏豐置業有限公司售樓處選購,隨到隨選,與戶籍保障家庭享受同等政策。
YMG全媒體記者:楊健,蓋鵬,呂金滙
責任編輯:王蕾
本文來自【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