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專生起步情系中專生文章重慶水電校,到近日榮獲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該獎項獲獎者被譽為“工人院士”)情系中專生文章重慶水電校,實現深圳在技能人才國家最高獎項上歷史性突破情系中專生文章重慶水電校,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調試中心副總工周創彬用了28年。在3月14日舉行的2018年度深圳市高技能人才認定暨技能大賽總結大會上,周創彬再獲表彰。
周創彬曾經在33歲就迎來人生的第一個技術高峰。之后他不斷進取,2006年開始申請專利,2011年獲得人生第一個專利,直到2014年,他迎來人生第二個高峰時刻,多次解決重大技術難題,獲中國專利金獎。
周創彬榮獲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家境貧寒初中畢業選擇讀中專
由于家境貧窮,廣東潮陽(現朝南)人周創彬初中畢業后選擇讀中專。在學校里時,周創彬非常喜歡看物理、數學之類的書。1991年,20歲出頭的周創彬從北京核工業學校中專畢業到大亞灣核電站工作,從一線技術員做起,用刻苦鉆研的精神,一次次攻克技術難關,從普通技術工人成長為核電技術攻關能手、深圳高級技師,獲得無數榮譽。
48歲的周創彬曾獲廣東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發明專利16項、一項中國專利金獎和一項中國專利優秀獎。
在中廣核員工中,周創彬取得如此多榮譽和技術成就,也屬鳳毛麟角,被中廣核人尊稱為“創師傅”。
“我覺得做事情就要做到最好、最優,然后也要善于總結,寫成論文,讓后面的人知道怎么參照去做?!敝軇摫蛘J為取得這些成績,一方面是自己做事情的態度,另一方面是趕上了核電事業發展的好時候,給個人成長創造了很多機會和平臺。
核電機組首次完整十年大修中,他迎來第一個技術高峰
周創彬工作28年中,迎來了兩次人生技術高峰,第一次是2004年。深圳嶺澳核電站2號機組第一次大修,這也是我國壓水堆核電站首次完整的“十年大修”,完整實施安全殼打壓試驗、一回路水壓試驗和MIS機檢查等三大典型十年大修項目。
其中又以一回路水壓試驗這一與核安全相關的項目最難,實施過程復雜,對風險控制要求極為嚴格,試驗會遇到哪些問題情系中專生文章重慶水電校?怎么處理?周創彬擔起了運行準備的重擔。
大修前,周創彬和同事們去法國“取經”?!叭ブ熬拖牒昧艘幌盗幸獑枂栴},當時還在法國啃下了一本法語程序,找人邊翻譯邊看,又看了法國人的會議材料?!敝軇摫蛘f,在法國“取經”期間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4個月完成了首次大修準備,周創彬也寫出了約500頁的十年大修總體運行程序,其中包括編制了我國《一回路水壓試驗》總體運行程序,創造性將運行風險控制編寫在程序中,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斑@樣的大修沒有進行過,這個程序就是在法國人的基礎上創新寫出的傻瓜式運行程序,方便今后其他核電站大修時參考借鑒?!?/p>
十年大修一系列成果保障大修質量的同時,也節約大修工期3天,滿足了大修工期的嚴格要求,對國內同類核電站具有寶貴的應用和推廣價值,相關成果獲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二個人生高峰核電站多基地建設
周創彬從現場技術員做起,擔任過主控室操作人員、副值長和運營公司機組長等,這些經歷屬于他人生第一技術高峰時段。后來,周創彬先后到生產準備工作和調任中廣核工程公司調試中心副總工,近10年潛心工作,他迎來人生技術第二個高峰。
核電站的主控室在不斷變遷,從早期按鈕式,指針式儀表較多,變為數字化電腦主控室操作。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就是以數字化主控室取代原有的傳統主控室,需要開發全新數字化運行程序。
面對國內首次研發核電站數字化運行程序的重任,周創彬又一次挑起了“大梁”?!半娔X操作的缺點是直觀性下降,干預沒有以前快。以前傳統的儀表式主控室可以一覽無余,電腦操作則打開畫面才能操作,屏幕有限,點什么才能看什么?!敝軇摫蛘f,寫與電腦結合的運行程序就要克服干預慢、直觀性差這些不足,提高電腦操作效率和干預速度。
周創彬回憶,實際上程序研究從2005年就啟動,到2007年底進入技術攻克階段,難度很大。當時還去法國學習一個月,但法國方案雖然很先進,但有迷宮效應,操作員進行電腦操作時像走進迷宮一樣,修改困難?!拔覀冄芯康姆桨妇鸵苊膺@些問題。法國側重儀控很厲害的人員做這些工作,而我們側重有操縱經驗的使用者聯合儀控人員做這些工作?!?/p>
周創彬說,寫運行程序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當時從早到晚都在加班研究,持續了一年多,頭發幾近花白。最終,憑著多年工作經驗和操縱技能,在吸收法國先進理念基礎上,周創彬策劃出具有大亞灣特色的總體程序數字化方法。
這一成果在深圳嶺澳核電站二期經受了考驗,并推廣到紅沿河、寧德和陽江等核電站使用,解決了核電站數字化運行操作難題。2014年,相關成果獲中國專利金獎,科技成果《數字化運行程序研發與調試應用驗證》獲核能行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啟用備用電源,避免核電工程重大延誤
中廣核1979年選址廣東,建設大亞灣核電站,走出中國大陸百萬千萬級核電起步之路。中廣核布局全國,建設多個核電項目,實現四自主開發風電、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再到自主研發華龍一號,實現核電“走出去”。
2015年,中廣核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和寧德項目1號機組冷態功能試驗開始前,由于征地等原因,高架線沒辦法鋪好,500kV主電源冷試前無法啟用。而核電項目啟用前,一定要進行三道屏障的試驗,冷態功能試驗就是其中一道屏障。
主電源啟用不了就只能啟用備用電源,但備用電源容量小,后續保障屏障少,啟用備用電源進行冷試遭到業主公司多位專家的質疑。萬一備用電源燒毀怎么辦?為此,周創彬找到了在主電源不可用情況下,吸收嶺澳核電站良好實踐和經驗反饋,使用輔助電源供電進行冷試的供電方案,并最終成功。
這一成果避免核電工程發生重大延誤,為工程建設爭取到寶貴工期。該成果在中廣核集團科技委70多位專家參加的答辯中脫穎而出,榮獲2015年中國廣核集團技術改進一等獎,基礎專利獲2016年中國專利優秀獎。這也是周創彬引以為傲的榮譽,“能獲集團這樣的一等獎不容易?!?/p>
同事情系中專生文章重慶水電校:一線工程師請教他,他總是非常耐心
面對熱試期間的多項難題,周創彬不斷奔波于各項目現場,深入一線解決技術難題,推進項目調試進程。
同事中廣核工程公司調試中心科研標準管理工程師楊宏星談到周創彬時說,周創彬在技術領域鉆研特別深,他此前在運營公司工作,后來調到工程公司,有運營方面的基礎,在調試現場遇到問題時,總是用運營公司的專注、帶頭做的精神,去對待解決各種技術問題。他對整個核電技術掌握比較全面,比較精通,擅長解決現場調試技術問題。工作中他非常踏實、務實,是很接地氣的導師。他是中心副總工,但當一線工程師現場遇到問題時,經常直接打電話向他請教,他態度非常好,非常耐心解釋、提出解決方案,沒有任何保留。
人物檔案
周創彬
48歲,1991年他從北京核工業學校中專畢業到大亞灣核電站工作,在一線摸爬滾打20余年。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調試中心副總工。他曾獲廣東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發明專利16項、一項中國專利金獎和一項中國專利優秀獎,榮獲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
聲音
“我覺得做事情就要做到最好、最優,然后也要善于總結,寫成論文,讓后面的人知道怎么參照去做?!?/p>
——周創彬認為取得成就,一方面是自己做事情的態度,另一方面是趕上了核電事業發展的好時候。
采寫/攝影:南都·深圳大件事記者 張小玲